2023年7月27日 星期四

臺南水故事2 開場白─什麼是「埤塘」

(撰文:陳秋伶)



  常聽到人說:「埤塘…不就是個『水池』嗎?」


  簡單來說是沒錯,但在歷史文獻上是有定義的,還是整理出來跟大家交代一下好了。


  爬梳過幾本書,就《臺灣地區水資源史》中整理得最清楚,以下歷史資料是參考此書內容所寫。清代的地方志中對於當時的水利設施有所形容,結合阿伶跑田野後的看法,以《諸羅縣志》寫的描述最簡明易懂:


   『凡築堤瀦水灌田,謂之陂;或決山泉、或導溪流,遠者數十里近亦數里。不用築堤,疏鑿溪泉引以灌田,謂之圳;遠者七、八里,近亦三、四里。地形深奧,原泉四出,任以桔樨,用資灌溉,謂之湖(或謂之潭):此皆旱而不憂其涸者也。又有就地勢之卑下,築堤以積雨水,曰涸死陂;小旱亦資其利,久者涸矣。』


  清代臺灣的水力設施,常見的除了規模較大的埤、陂、圳,亦有井、池、潭、溝、塭、挖、湖、窪、坑等。簡單來說,「埤、陂、池」指的是將原本相對地勢較低的地方,築堤儲水(圖1)或築堰引水(截溪流,圖2)以灌田者。「陂」俗稱為埤;而「池」大多就地勢低下處加以掘築,以蓄泉水、雨水,用來養殖或灌田。「埤、陂、池」都是利用天然的地勢條件加以人工修築的。



1、岩後埤是標準的灌溉埤塘之一,官田區,攝影:沈統斐



2、瓦窯埤是標準截溪流(將軍溪上游)聚水成埤的埤塘,六甲區,攝影:沈統斐



  「圳」是疏鑿溪泉以灌田,凡田畔之水溝用以通水者,皆稱圳(圖3)。



3、八甲圳,歸仁區,攝影:陳秋伶



  「湖、潭」是不用築堤而地勢低下,蓄積泉水或雨水,自然未經人工整理者(圖4)。



4、自然未經人工整理的龜尾湖,宜蘭龜山島,攝影:陳秋伶




  「港、坑」不屬於潭、湖、埤、圳,有源而流長者(暫無照片)。


  「塭」多指海濱築岸以資採捕者,以養殖為主要功能,跟水利直接關係少(圖5)。


5、經過人工挖掘整理用來生產使用的魚塭,安南區,攝影:陳秋伶



  「井」在臺分布甚廣,大多鑿地引泉,築掘蓄水以備用者,生活用水與灌溉皆有使用,但水量不大(圖6)。

6、用於田園灌溉的水井,安南區,攝影:陳秋伶


  就臺灣農業灌溉來說,有埤就有圳,有圳不一定有埤,有圳利於廣布,但圳的修築及維護的困難度較高。清代時期水利建設的材料多以竹、木、磚、石為主,在颱風豪雨的摧殘下難以長久,但比起荷治時期以竹樁、簣子,填以草土的草土堰,已進步許多。日治時期以後至今,有更先進的材料與工法,更為堅固不在話下。

  

  以現代來看,埤塘又是什麼?跟傳統定義是否不同?從事埤塘生態保育多年的真理大學莊孟憲老師團隊,於2015年間進行臺南市埤塘的數量盤點,在盤點之前,必須先將「埤塘」定義出來。幾經討論,以「內陸大於0.3公頃的靜水域」來進行衛星影像之判定,並現地進行確認。

  

  所得的結果,臺南市符合此定義的埤塘,數量高達32,094口,扣除水庫、鹽田與魚塭,也有近12,000口,如果再扣掉菱角田與水田,為8,217口!數字一出來,大家才發現臺南的埤塘口數遠勝過有「埤塘之鄉」之稱的桃園(3千多口)(1)。再推算臺南埤塘的總蓄水量,相當於2.5個烏山頭水庫,實在是長期被忽視的「小兵立大功」(圖7)!


72015年真理大學莊孟憲老師的埤塘濕地保育團隊所做的臺南市埤塘數量盤點結果



  因此,埤塘對於地下水的涵養有相當大的貢獻!這些散布在嘉南平原上星光點點的「內陸的淡水靜水域」,擔負著農業灌溉的用途之外,也提供了許多水生蔬菜、畜產養殖等生產基地,更是許多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棲息環境,近年來也發展出休閒觀光等多樣功能。

 

  那「埤塘人文調查」又要怎麼定義埤塘?用什麼標準選擇要調查的埤塘呢?

 

   由於這個調查是為了收集人與埤塘之間互動的故事,以及紀錄有自來水以前的常民用水歷史,因此在設定埤塘的「樣區」與「樣本」時,除了符合現代「大於0.3公頃的內陸淡水靜水域」的基本定義外,並且是「已存在超過百年」的埤塘。

 

   在調查過後,就筆者個人的看法,可將埤塘大致分為兩類:「聚落型」與「灌溉型」。「聚落型埤塘」(圖8)座落在聚落裡或邊緣,通常是村民生活用水來源之一,有些會兼具生產(種水生蔬菜或養魚、鴨等),提供村民食物來源;「灌溉型埤塘」(圖9)主要功能在提供農田灌溉用水,通常離聚落有些距離,座落於農田間,附近人煙稀少,只有耕種的農民才會來到這。


8、聚落裡村民用來洗滌、簡易澆灌及種蕹菜(空心菜)的埤塘,頭前埤,六甲區,攝影:陳秋伶


9、位於聚落外圍僅提供灌溉用之埤塘,菁埔埤,六甲區,攝影:沈統斐


  這樣粗淺的分類當然不能解釋所有的埤塘,但在探討埤塘、聚落與人的互動關係時,較為簡潔易懂,因此在水故事部落格會使用這樣的分類。

 

   最後,如果以上的說明覺得複雜難記,一言以蔽之,今日普遍認知,埤塘就是個「面積不算小、經常性有水的內陸淡水靜水域」,不論是人工修築還是自然形成皆可屬之,如此即可。

 

------------------------------------------------------------------------------------------------

1:

臺南的埤塘就莊孟憲老師團隊的定義,數量上較桃園為多,但在面積與規模上,桃園的埤塘普遍較大。不同區域埤塘數量與規模的比較不是此文的重點,筆者想突顯是「埤塘一直以來也擔負著蓄水的重要功能」,在缺水的南臺灣更應該被重視,應該多加保留。


參考資料:

吳建民,《臺灣地區水資源史》第三篇,南投,臺灣省文獻會,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