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秋伶)
延著台19甲縣道(南雄路一段)往南可至南關廟:深坑里、布袋里、龜洞里與田中里,這個區域的埤塘調查,選擇的是深坑里與布袋里之中具有歷史性或聚落代表性的埤塘。這一帶屬於新化丘陵西麓,東鄰龍崎里馬鞍山丘陵地,整體地勢由北向西南方傾斜,有深坑仔溪經過。深坑仔溪是二仁溪的上游支流之一,發源於大潭埤及馬鞍山,兩條支流於深坑里北、南流過切割,因此在中間形成一處較低的盆地,所以深坑里地勢較為低下,布袋里則東高西低。
從《濃濃關廟情‧戀戀香洋風》鄉志中所描繪日治時期西元1927年深坑里(深坑仔)的地圖,可見有七口埤塘,2015年保留下來的尚有五口,為:蓮花潭、中潭、內潭、新埤及下埤仔。此次調查為前三口埤塘。
深坑里以「蓮花潭」最為人所知,早在日本人治台初期,曾發生「血染蓮花潭」事件。從深坑一街56號旁小路進去,有一座小廟,從廟後便可看到蓮花潭,是潭的北邊。現場看到一池平靜的水,因2015年乾旱,水位下降,邊坡裸露許多。中間圍有一片魚網,對面有工寮,南邊被一家工廠圍住,從南邊必須進入工廠才能接近蓮花潭。
據鄉志的記載,過去蓮花潭為60人所共有,每人輪流踩水車取水灌溉農田,使用的時間,一分地以一柱香為限,由於蓮花潭終年不竭,被視為「龍蝦穴」,傳說曾有地理師在此放火破壞風水,使得龍蝦穴湧泉不再。2015年兩次去深坑尋找耆老詢問,並未問到這類資訊,但從鄉志的記載可得知蓮花潭同之前所探訪的幾口老埤塘一樣,是農人共同出資開鑿而成的。
至於「血染蓮花潭」事件,根據鄉志記載,日治時期有抗日份子在深坑仔活動,引來日軍掃蕩;村民得知消息,欲尋藏匿地點,便想到蓮花潭,當時蓮花潭潭面上到處是碩大的荷葉,人躲在荷葉下不容易被發現。日軍進入村莊遍尋不著抗日份子,準備離開之時,有一位跛腳的日本兵因為行走較為緩慢,落後在部隊後方,正巧發現村民從荷葉陸續走出來,馬上叫回部隊,於是日本軍隊朝潭中掃射,所有躲藏在荷葉下的村民皆被殺害,血染紅了蓮花潭。這起日軍在深坑的掃蕩事件還曾刊登在明治34年《臺灣日日新報》上。
關於「血染蓮花潭」事件的傳說,兩次尋訪數位當地耆老,即使高齡快90歲的阿伯,也稱這些事都是過去聽長輩說的,時間已久無法確定真實性。甚至到70歲以下的居民,也半信半疑,多認為可能是編出來的傳說,並非事實。而且詢問的結果,發現不同的人轉述的內容多少有所差異,例如:村民是幫助抗日份子躲藏,並非村民本身要躲藏;當地人稱這些抗日份子是「走蕃仔」,有人認為是破壞社會治安的匪徒才會被日軍掃蕩,並非抗日份子,《臺灣日日新報》也是寫著「土匪」;傳說中發現荷葉下有人的跛腳者是藏匿的人,而不是日本兵,因行動緩慢而被日本兵發現…等等不同版本的說法。
接受訪談1938年生的筍農張先生(不願具名),他說起蓮花潭以前潭裡都有長蓮花,現在都沒有了,因為沒人經營。以前埤水有用在「淹田水」,深坑的人都稱它「蓮花潭埤」,固定會有一段時間放水灌溉周邊的田,現在沒有了。這個埤算是深坑村的公埤,不屬於特定某個人的,埤水算是水利會的(水權)。「血染蓮花潭」這件事他所聽說的過程是:日本時代日本兵會殺掉走蕃仔,走蕃仔躲在蓮花潭的蓮葉下,有一個跛腳的(走蕃仔)沒辦法下水去躲,就被日本兵抓到,逼供他並以「免死放走他」作為供出其它人的條件,結果跛腳的走蕃仔供出其它人皆躲在潭中的蓮葉下,導致躲在潭中的人被日本兵殺光,然後這個跛腳的人有被釋放離開,被殺的人屍體都在潭中,沒人敢收屍。不過這是以前的傳說,他也是聽老一輩的人講的,是真是假也無法判斷。
住在內潭埤1962年生的邱美慧女士則認為,蓮花埤被日本兵殺掉很多人的事只是傳說,應該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這裡就會有很多「風聲」(意指靈異傳說),但很少聽到有人說。而且他們小時候都會走蓮花潭的岸邊去上學,如果此事為真,就不會有人敢走那邊了,嚇都嚇死了。當她的家人在1973年搬來此地時,蓮花潭就已經沒什麼蓮花了,聽說以前是有人種蓮花在收成蓮藕,後來沒做了,沒人管理,慢慢就荒廢掉(沒水),蓮花也沒了。
住在布袋里,1936年生的許慶柱先生提出他的看法,蓮花潭(埤)事件是日本剛統治台灣5至6年間,那時土匪很多。這些土匪都會跟日本人對抗,日本兵被土匪殺掉不少,所以只要一個村莊有日本人受害,他們就「清庄」,將所有村莊裡的人殺光。台灣那時被視為「土匪島」,鄭成功帶來的人很多是海賊、土匪,治安很不好,土匪會搶奪平民,也會對抗日本人,日本人為了殺土匪,採「清庄」的方式,殺了好多人!日本人統治手段非常嚴厲,凡是作賊、賭博被抓到都打得半死,打得老百姓都嚇得要死,後來幾年下來台灣人變得很乖,治安變得很好,沒人敢作賊,晚上睡覺都不用關門。蓮花埤的事情他認為是真的,深坑那邊的人都知道!走蕃仔就是「不受教」的才叫「蕃仔」,那些都是土匪,至於是不是深坑當地村莊的人就不清楚了。是好是壞很難說,一個政權要進來統治,要成功一定要不擇手段,受統治的人一定會反抗,衝突一定會發生,一定會有死傷。
關於過去的用水,筍農張先生則說以前種田是用蓮花潭埤的水,後來改用馬達直接從溪裡抽起來的水(內潭後面的深坑仔溪有設抽水站),因為有一陣子埤裡面沒有水,水利會才改從溪裡抽水出來讓農戶使用,那條溪當地人叫它「大溪」(深坑仔溪),是從大溪村出來的。蓮花潭沒人住,內潭還有一個住戶(下篇文章會介紹)。以前吃的水是用古井的水,沒有吃埤水,埤水是灌溉用的。深坑的古井都消失看不見了。這裡大多種竹子,需要淹田水,也有種鳳梨,但鳳梨比較不需要水。
以前埤仔都有人在養魚,所以有在洘埤,魚兒收成後等到雨季後再重新放養小魚。蓮花潭埤後面還有內潭埤,及「中央潭仔埤(中潭)」,在公墓那邊,這幾個埤都很久了,都是用來淹田水。現在吃的都是自來水,灌溉都用抽溪裡的水,很乾淨,不過溪到了(19甲道路)西邊就不乾淨了,轉往南邊就變成黑水。
不論「血染蓮花潭」傳說的內容到底為何,原本是聚落務農的居民共有的蓮花潭,日治時期被併入水利組合,至戰後仍為水利會所用。後來蓮花潭從水利會的灌溉系統中廢除後,土地回歸私人利用。不知何時蓮花消失了,土地也出租給人作為養魚或養鴨之用,平靜的潭面,已看不出任何與過去相關的景象。
-------------------------------------------------------------